bet36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经济>>发展规划
双击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柳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SRC-20258202 撰稿时间:2015-11-13 08:36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我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扣住“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柳州市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08.51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316.55亿元,增长11.05%;全部工业总产值4419.86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1765.49亿元,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亿元,增长13.16%;外贸进出口总额22.68亿美元,下降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3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增长12.3%;新增就业5.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7%。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工业实力稳步提升。积极实施“七大行动计划”,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路子,转型升级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工业总体呈现出提质升级稳增长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迈上4000亿台阶,达到4308亿元,增长10.5%以上。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2014年我市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汽车产值突破2000亿元。

是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3.97%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2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增长12.3%。全年投入专项资金6332.8万元用于实施“倍增计划十大产业工程”,各种良种良法、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农业生产贷款融资服务辐射面近百万亩,服务和带动约10万户农户优化产业结构,预计项目区受益农户人均家庭收入增长800元以上。水利建设力度加大,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柳州市城区河段治理工程白露堤、官塘堤上段、阳和堤三段堤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古偿河水库导流隧洞已成功截流通水。

三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升级。通过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积极扩大消费,不断加强市场建设,服务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738.85亿元,增长9.5%。以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行业为重点的“一圈聚合,双核驱动,三片区扩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逐渐成熟。梦之岛百货柳州店、银泰城、五星商厦乐和城建成开业,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秀品天地等商业项目加快建设,三胞集团正式进驻柳州投资建设文昌综合体项目,柳州城市商业综合体井喷式发展,柳州商圈业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我市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挂牌成立,并获自治区商务厅批准为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在阿里巴巴建设“柳州产业带”、在淘宝网建设“柳州特色馆”、与京东商城合作推广柳州特色产品有效推进。

(二)生态柳州建设全面展开,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市政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南外环路、西南出口道路跨铁路立交桥等项目通车极大的促成我市快速环路贯通;火车南站周边地区旧城改造项目(道路工程)、鹅山路东段下穿工程开工建设,水南路改造完工、鹅山立交桥改造项目实现通车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城市内部交通体系。柳州市柳东新区核心区及周边片区路网工程、导江经江口至柳州二级公路的开工极大完善了汽车城交通基础设施及与周边县城的联系通道。西鹅铁路货运中心站-东站还建项目、柳州港鹿寨港区江口作业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夯实了我市的对外交通设施。

二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我市积极实施实施百项重点工程,全力推动了东外环柳东段、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B13轿车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启动了对45个批而未征且资金已落实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重点排查和督查,至2014年底完成征地1094.77公顷,完成拆迁面积66.55万平方米,龙屯路保障房等项目完成征地工作,滨江景观大道C段等项目全面恢复施工,民族实验小学等项目实现开工。

三是生态保护加快建设。通过实施柳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展扬尘专项整治,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加强水环境监控,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强化水污染防治设施监管,加快完善现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三类以上水质标准。持续推进“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落实自治区专项资金3843万元,已完成全市3887个村庄规划编制,建设清洁田园示范点198个,城乡风貌得到较大改善。扩大循环经济工作覆盖面,组织实施氯碱化工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行动,有序推进鹿寨县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务实推进

一是关键领域改革有序开展。作为国家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试点城市,我市以推动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促进产业投融资发展、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为抓手,在探索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方面开创了全区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工作的先河。推进以市砖机制造厂改革为重点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对我市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动态清理,确保接收、下放和管理的审批项目全部落实到位。积极推进柳州银行增资扩股工作,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新型金融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率先在全区开展小贷公司外部评级试点工作。

二是区域合作务实推进。加强我市与各区域经济的联系,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入交流,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广西实施方案的编制,提出我市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工作。按照第九届泛珠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我市与泛珠区域各方合作事项的落实。在自治区制定的《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规划(20142022)》中,提出充分发挥柳州先进制造业等工业优势及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柳州在参与GMS合作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与贵州省黔东南州签订《柳州市人民政府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重点加强合作。

三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按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主要引进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预计全年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625亿元,同比增长19.4%;利用外资(全口径)实际到位资金4.5亿美元;引进内外资到位资金合计560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内外资目标任务的115.46%;实施项目数664个,合作金额2150.43亿元,其中新签约实施内资项目293个,合作金额5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

(四)民心工程进展顺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一是继续提高民生保障质量。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358.23万人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6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27.13万人。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全市养老床位总数提高到8600张。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8.82%,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区领先,实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管理,实物建房开工13459套,基本建成16012套,分配入住8729套。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完成新一轮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市农村减贫5.1万人。

二是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达到1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达16所。义务教育学校三年攻坚86项工程已竣工37项,其中新建学校竣工7所,改扩建工程竣工22项,其余项目正在加快实施。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柳州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开馆,博物馆群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新建86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11座乡镇无线发射台站、50个社区书屋,彩调歌舞剧《红瑶梦》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大力推进全市四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静兰沙滩和天然游泳池等项目建设。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并完成秋季招生,有效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通过就业失业登记、就业补贴、困难补助、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手段,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创业。截至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1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9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5%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工商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开展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工作;进一步抓好国资监管基础工作;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完善、落实上市扶持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拓宽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渠道。

二是在对外开放上取得突破。加快外经贸发展,加大对南亚、南美、拉美、非洲等重点新兴市场的开拓,带动我市工程机械、汽车、钢材、化肥等优势产品扩大出口。立足珠江-西江,衔接北部湾,面向港澳和东盟,推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提升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等展览展会功能,提升我市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加大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技术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规模企业,引导传统主导产业向高新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倍增计划十大产业工程”,大力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引导甘蔗产业向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契约化方向发展,提升甘蔗生产效益。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广西柳州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八大项目建设,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促进旅游、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三)以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为重点,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充分发挥柳东新区龙头带动作用。按照“一心两城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柳东新区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高端生产服务业、商贸金融、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继续推进柳东新区科技园、中欧产业合作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建设。完善骨架路网和龙湖中心区建设,聚集人气,形成产城互动融合的新格局,建成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是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以城市道路、对外交通设施、能源、水利、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作用,推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

三是统筹推进县域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延伸壮大产业链,使县域工业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中心城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和重点乡镇的发展,形成环都市产业经济带。

四是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基本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柳州市区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布局重点向市区各大产业园区集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合理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布局,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继续对静兰村、河东村、渡口村、新云村等村庄实施深入改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四)以生态经济为抓手,在绿色柳州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坚持把经济发展的方向放在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新型产业发展上,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步伐,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鼓励行业积极采用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升级改造。

二是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加强PM2.5的防治,确保可吸入颗粒物(PM10)、氨氮和重金属污染有明显下降。在全市新建项目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通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鹿寨循环化改造试点工程,提升我市循环经济水平。

三是严把节能减排环境关。以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继续深入推进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为抓手,重点抓好大气、水、重金属防治,从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五)以深入推进重大区域战略为着力点,在加快经济开放步伐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推进区域发展升级。继续抓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家、自治区的汇报和沟通,科学编制对口支援规划方案,确保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充分发挥柳州市产业和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在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基础上,以在柳州市周边形成产业聚集区为突破点,打造西南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一体化发展创新示范区,形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促进开放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协调柳州口岸陆运货物转关监管场加快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柳州口岸铁路货物西鹅陆运转关运输监管场建设,筹建柳州官塘码头监管区。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扩大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品出口,推进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抓好出口基地及各类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前期工作。

(六)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百千万”项目和“1234”创业引领计划实施,落实各项就业补贴政策;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把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由上向下连通,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创业及子女入学、进城落户等社会服务。

二是进一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冲刺打好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本建设三年攻坚战,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建设14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所县城(城区)幼儿园。加强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区域医院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打造三江至市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推进旅游码头建设,重点加快百里柳江、三江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提升、融水元宝山-贝江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和打造,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加快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举办大型品牌文化旅游活动,提升柳州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加快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大型养老机构建设,继续完善县级福利养老中心、乡镇敬老院、市县级老人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

三是重点办好一批群众热切需要解决的实事。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以城市棚户区为主体的各类棚户区改造,继续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布局,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改善居住条件。

文档附件: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2009,柳州市人民政府,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本站点由柳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Email:webmaster@liuzhou.gov.cn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80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0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官方微博